钧诚汇|中国7月社融增7700亿元,人民币贷款增2600亿元,M1扩6.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华尔街见闻
受经济转型、需求不足和资金治理等因素影响,中国金融增长呈现“慢速高质量”趋势:7月社融增速降低,M1供应降幅增至6.6%,但M2增速较上月有所改善。
在1至7月期间,中国人民币贷款新增总额达到13.53万亿元,相较于之前记录的13.27万亿元有所增加。据此计算,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亿元,相比之下,6月的新增额为2.1万亿元。
在同一时期内,国内人民币存款总计增加了10.66万亿元。详细来看,住户存款增长了8.94万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存款则减少了3.23万亿元。
截至7月末,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6.3%,而M1的降幅从6月的5%进一步增大至6.6%。M2与M1之间的剪刀差扩大至-12.9%,相较6月末的-11.2%有显著上升。
短期内,金融数据“挤水分”对总体金融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中国证券报》引述专家意见指出,今年以来,M2、M1等货币供应量指标增速放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部分虚增的存贷款记录后,金融数据的自然回落。尤其考虑到此前企业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通过手工补息获取较高收益,随着这些行为的规范,企业的活期存款出现下滑,有些逐渐转向理财产品,这一趋势的影响预计会持续,导致近几个月M1继续回落。
重要的是,这种“挤水分”的做法有助于使金融总量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企业债务增长中有相当部分资金未用于拉动投资或实体经济,而是直接转化为存款。随着金融管理部门对这些行为进行规范,存款收益与预期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消除了套利空间。这促使部分企业重新分配资金以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等,未来这将更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的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81%,比上个月下降了0.06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32个百分点。当月,通过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的总成交额达到193.71万亿元,日均成交额为8.42万亿元,同比下降15.6%。具体来看,同业拆借日均成交额年降幅达40%,现券日均成交额年升幅为21%,而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额年降幅则为19.6%。
此外,7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42万亿元,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1.04万亿元和0.38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0.61万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0.23万亿元和0.38万亿元。
展开全文
钧诚科技WT3交易系统
钧诚科技WT3交易系统
评论